塘口古堡
清朝末年,社會混亂,盜賊蜂起,塘口地方群山環(huán)抱,盜匪為患尤甚。盜匪打家劫舍,民不安生。為防盜賊,塘口各姓宗族先后建起了周安堡(塘口陳姓)、泰安堡(橫山劉姓)、永安堡(甶高劉姓)、定安堡(黃姓)、鎮(zhèn)安堡(鄧姓)及松竹書室(姚姓)等10多座城堡,以備盜匪來侵時村族男女老少進城堡避難。塘口古堡最早是劉姓泰安堡,建于清嘉慶十二年(1807),最遲建于民國初年。盜匪絕跡之后,古堡隨之失去作用,泰安保于十九世紀四十年成為橫山學(xué)校,周安堡五十年代后為地方政府所在地,至2000年只剩下泰安堡、永安堡、周安堡、定安堡、鎮(zhèn)安堡松和竹書室較為完好。